1月10日英格兰碾压斯洛伐克,赢得全面胜利,“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出的红头函件在网上流传。内容为“关于在中小学地方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教育部通过邮件回应称英格兰碾压斯洛伐克,赢得全面胜利,该函件确系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出。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的红头文件
八年抗战的说法一般是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起,此时起全面抗战爆发英格兰碾压斯洛伐克,赢得全面胜利;十四年抗战是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军炸毁南满铁路、挑起军事冲突算起。
抗战从8年到14年,已往被忽略掉的6年里,中国是如何抗击日寇的?
一、江桥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辽宁、吉林,继续向黑龙江省进犯。那时黑龙江省省会在齐齐哈尔,日军要占领齐市,必须经过洮(洮南)昂(昂昂溪)铁路上的嫩江桥。
刚刚受任的黑龙江省代理省主席兼军事指挥马占山,以约3个旅的兵力布防于嫩江北岸,扼守嫩江桥。
1931年11月4日,日军以满铁守备队进攻,被击退。
1931年11月6日,关东军以主力第2师团投入作战。马占山亲赴前线指挥,日军以优势炮火和飞机、坦克掩护,形成拉锯。12日,日军又从朝鲜调来援兵,加强进攻。马占山孤军奋战,因部队伤亡过大,后援无继而撤退。
江桥
在江桥抗战中,南京政府蒋介石多次发电对马占山奋勇抵抗行为予以嘉奖,并命令张学良迅速增援马占山。
为激励马占山部的抗日士气,国民政府于1931年11月17日,正式任命黑龙江省代理省主席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政府委员兼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令黑龙江省政府委员兼主席万福麟另有任用,恳请辞职。万福麟准免本兼各职。此令。任命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政府委员。此令。任命马占山兼黑龙江省政府主席。此令。主席蒋中正;行政院长蒋中正。”
但因敌强我弱,1931年11月19日,日军占领齐齐哈尔,省会迁至海伦。江桥抗战历时半个月,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对日军的第一次有力抵抗。
江桥抗战时,马占山孤军奋战,未获驻防锦州一带东北军的实力援助。张学良虽然电令马占山死守勿退,但张驻锦州部队毫“无战斗准备”。江桥战斗结束后,张学良受到社会舆论猛烈抨击。上海救国联合会说“黑省马军,孤军抗日,效忠疆场,张学良未能拨援”。市民联合会致电国民政府,指责“张学良坐视日寇侵略东北,辱国丧地,放弃职守”。全国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亦电请政府“严惩张学良,克日出兵”(《申报》1931年11月24日)
二、东北抗日义勇军
东北沦陷初期以东北军为基础的自发抗日武装力量,人数最多时曾达三十万人上下,活动地区几遍于全东北。东北义勇军的兴起,有力地打击英格兰碾压斯洛伐克,赢得全面胜利了188金宝博日本的侵略野心,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东北抗日义勇军
东北抗日义勇军最早兴起于辽宁省,随后遍布东北全境。东北义勇军的兴起,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广泛性,按地域主要分为:辽宁义勇军、吉林抗日义勇军、黑龙江义勇军;一度分为58个路军和20多个支队。构成人员极为复杂,有东北军官兵、警察、学生、工人、农民、土匪、商人、教师、富家子弟、官吏、僧人等等,几乎包括各阶层和各行业民众。其中农民点绝大多数,约为总人数人的50%,土匪约占20%,有的是主动投入义勇军队伍也有自己举义旗抗日的,还有的是接受义勇军改编而走上抗日道路的。
东北义勇军主要有如下部队:
(一)、以黄显声将军为首的几名骨干所组织的、以各县民团和公安部队为基础的义勇军,1932年5月,分为五个军区,总指挥分别是:彭晓秋、王化一和李纯华、唐聚五(辽宁民众自卫军总司令)、熊飞、高文彬。同年9月间又把军区改为军团。
1932年9月以唐聚五将军为首的辽东自卫军合编为7个方面军。总指挥分别是李春润(第6路司令兼),总指挥孙秀岩(第16路司令兼)、王凤阁(第19路司令兼)、邓铁梅(第13路司令兼)、张宗周(第15路司令兼)、徐达三(第8路司令兼)、刘景文(第50路司令兼)
(二)、以王德林组织的吉林救国军和冯占海、李杜将军组织的吉林自卫军;其主要将领为:吉林救国军总指挥王德林,副总指挥孔宪荣,总部参谋长李延禄、前方司令吴义成。吉林自卫军的主要将领是自卫军总司令李杜、护路军总司令丁超、右路军总指挥冯占海,副总指挥宫长海、中路军总指挥杨耀钧,副总指挥陈宗岱、左路军总指挥张治邦,副总指挥马宪章。同时还有吉西的李海青、蛟河的田霖、珲春的王玉振等抗日军。
(三)、由马占山和苏炳文两支抗日队伍为主力的义勇军。吉林西部抗日义勇军李海青部也曾到黑龙江境内进行抗日活动。主要将领:马占山、苏炳文、吴松林、陈海胜、李忠义、石兰斌、朴炳珊、张殿九、谢珂、朴炳珊、李海青、邓文。
从“九一八”事变起到1933年9月,在两年多时间里,东北义勇军和日伪军进行了大小约3000次(也有记述为5000余次)的战斗,据日寇记述,此阶段(至1933年2月)每月阵亡官兵为73人,有尸体者50余人。《东北抗日斗争史论丛》第二辑第17页中记述;这一个(1933年9月)阶段中日军被东北义勇军消灭的达10500余人。
三、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国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3万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反日游击队(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四、一·二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丑剧,自导自演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日本海军陆战队在1932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十九路军随即起而应战。
1932年1月29日蒋介石复出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任委员长在3月6日),同日蒋制定对日应对原则为:“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这是国民政府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应对总方针。1月30日,国民政府发布《迁都洛阳宣言》,表示绝不屈服。2月1日,蒋介石命令中国空军参战。2月4日,军委会划分全国为4个防卫区,同时令川、湘、赣、黔、鄂、陕、豫各省出兵做总预备队。2月8日,蒋介石批示何应钦调炮兵一个营增援十九路军。
一·二八事变阵亡国军追掉会
2月14日,蒋介石命令将第88、87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编为第五军,任命张治中为军长调归十九路军指挥参战。为补充十九路军伤亡减员,蒋介石还先后命令自上官云相、梁冠英、刘峙等处,运徒手兵2000名以补充十九路军,并为十九路军和第五军补充大批武器弹药。此后蒋介石先后调动国军卫立煌第14军(辖第10师、第83师两师)、第1师、第9师、第47师及陈诚第18军(当时下辖第11师、第14师、第52师共三个师)、独立第36旅等部队支援上海十九路军(但因交通和赣州战役等原因,以上数个师大都未能在停战前抵达上海附近的指定地点参战)。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并肩作战,取得了诸如庙行大捷等胜利,给予日军一定打击。但3月1日,日军援军在我军防备薄弱的浏河一带登陆,形势逆转,我军被迫撤退到第二线防守。3月3日,日军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宣布停战。
五、热河抗战
热河抗战,发生于1933年2月至3月,伪满洲国成立时,所谓的“《满洲国建国宣言》”中即曾表达过凡长城以北关外东北四省均为所谓的“满洲国”法理领土,热河为满洲一部分。于是日本方面即根据《日满议定书》,积极侵略热河。因为中国国内舆论普遍不愿意承认伪满洲国,2月1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至北平,与包括张学良、宋哲元等27名将领一起发表“保卫”热河通电。
进攻热河的日军
2月21日,热河战役爆发。装备不良,士气低落的东北军节节败退,3月4日省会承德失守,热河全境沦陷,至此东北全境沦入伪满统治之下,东北军关外余部部分转入游击战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继续与日军及伪满斗争,另一部分转入长城沿线参加长城抗战,之后撤入关内,与之前撤入关内的东北军继续活跃在抗日战场,期盼有朝一日“打回东北去”。承德沦陷后几日之后古北口沦陷,热河抗战结束,长城抗战开始。
六、榆关抗战
1933年1月1日晚21时许,日本守备队儿玉中尉派人在日本宪兵队车站分驻所和满洲国国境警察厅门前各扔了一枚假手榴弹,制造爆炸事件,早就在车站附近等待的日本兵闻声开枪,形势大乱。大批日军从关外开来,一部日军占领南关并向南门城上的守军密集射击,另一队日军则在东南城角攀登城墙,同时日军的铁甲车开进了车站并向城内开炮。
日方诬蔑称是中国军队先开枪,9旅参谋长喻建章一边将榆关(山海关)事态报告身在北平的何柱国,通知日军司令即刻返榆交涉,一边紧急部署兵力,通知626团进入临战状态。之后,日军提出要占领南关,并不断扩大事态。制造“手榴弹事件”的儿玉中尉派兵在南关对面的民房上架起机关枪和平射炮,瞄准南关待发;他自己则带着几名士兵攀登南门城墙,爬到中间时向城墙上投掷手榴弹,炸伤4名我方士兵。忍无可忍的中国士兵也扔下了一颗手榴弹,儿玉当场毙命,至此隐忍多时的中国军队终于打响了榆关(山海关)抗战的第一枪。
何柱国将军在榆关视察
在历时三天的榆关抗战中,日军不断从东北增加兵力,集中陆海空三军从地面、天空、海上向榆关城内发起猛烈进攻。
3日下午,石率领余部从西北水门撤退至石河西岸。此一役中国守军死伤586名,为日军的1.5倍,一营几乎全营覆没,营长和四名连长以身殉国,榆关抗战终以中国军队悲壮失败收场。但榆关抗战是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规模以武力抵抗日军入侵,也是“七七”事变前中国军队最大规模的抗日战役———长城抗战的先声,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长城抗战
1933年3月至5月,中国国民政府指挥下的国民革命军(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等),在长城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作战。
从1933年3月上旬至5月下旬,长城抗战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3月5日至当月底的长城东段各隘口的争夺战。这一时期的作战主要是冷口、界岭口战斗,喜峰口、罗文峪战斗,古北口附近战斗等。在20余天的作战中,一线作战部队均积极应战,并适时实施灵活战术予以反击,以血肉之躯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基本将战线稳定在长城各隘口。喜峰口战斗在这一时期最为著名。此战的主角——国民党军第29军,充分发挥标志性装备——大刀在夜战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予日军沉重打击,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振奋了全国的人心”。因此而诞生的《大刀进行曲》,成为抗战代表歌曲。
驻守在长城上面的中国军队
第二时期是1933年3月底至5月初的长城东段南侧的作战。这一时期,日军在进攻长城各口受阻后,调整战术,改取侧后包抄战术。在长城东段南侧的滦东和南天门交替发动进攻,威胁驻守长城各口的中国守军侧背。中国军队何柱国部借势谨慎跟进,收复滦东地区。古北口作战在这一时期最为悲壮。
第三时期是1933年5月的长城以南冀东作战。傅作义部第59军与日军第8师团进行了长城抗战的最后一战,广大官兵面对日军炮火,坚守阵地。可悲的是,怀柔战事方酣之时,国民党政府代表接受了日方代表的城下之盟,和日方交涉停战事宜。5月25日,双方正式停战。
在长城与日军作战的中国军队
长城抗战断断续续5个多月,中方总伤亡4万余人,日方公布死伤2400人,战绩远不如同时期的淞沪抗战(上海中国军队伤亡1.4万,日军伤亡3100人)日军战报数字存疑,肯定有缩水之处,单单古北口抗战日军在关前就遗尸上千具,总损失肯定超过5000。
八、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长城抗战后,日军进逼察哈尔和热河边境,威胁张家口,进而威胁京津地区西大门。1933年春,进占察哈尔部分地区。1933年5月26日,冯玉祥在张家口正式成立以冯玉祥原部下为主组成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共有10万人,冯玉祥为总司令。6月22日起开始向察哈尔和热河的日本军队展开进攻,7月12日,同盟军在吉鸿昌的指挥下攻占重镇多伦,将日本军队全部逐出察哈尔,成为“九一八事变”以来首支从日军手中收复失地的中国军队。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其后,日军和满洲国军队两万人对多伦进行反扑,在此情况下,冯玉祥被迫于1933年8月5日通电全国解散抗日同盟军,并离开部队,同盟军大部被宋哲元收编。
九、丰台事件
日军在丰台制造的两起军事滋扰事件:
1,1936年6月26日29军37师217团3营的官兵调至丰台驻防。行抵丰台火车站时,因火车突鸣汽笛,致使5匹军马受惊,其中一匹奔入日军驻屯军营房,被日军扣留。中国士兵追至日本军营,与值勤的日军交涉,要求归还军马。日兵不仅拒绝归还军马,还将中国士兵打伤。27日日军1名流氓,冲进29军38师的马厩,寻衅滋事。数十名日军随后赶到,与中国守军发生械斗。此为第一次丰台事件。事件发生后,37师110旅的部分官兵接替原驻军进驻丰台。
二十九军在丰台的军营
2,8月31日日侨森川太郎闯入29军驻丰台军营,与卫兵殴斗,被刺杀。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求29军让防。9月18日下午,29军丰台驻军的第5连孙香亭部在营房外铁道附近演习,回营途中与穗积大尉指挥日军中队相遇,日军小队长岩井带领两名日本骑兵,冲入孙香亭连行进的队列中,孙部士兵以枪托击马。穗积大尉以此为借口,将孙香亭连包围,并要解除其武器。孙香亭交涉,遭日军扣押。中国士兵列阵以待,准备还击。此时,日军牟田口廉联队闻讯驰援,行至大井村,与中国守军展开枪战,日军趁机将丰台通北平的电话线切断,强占丰台重要地点,威逼29军,双方对峙一整夜,此为第二次丰台事件。宋哲元为避免战事发生,再一次让步。19日后,29军丰台驻军移防赵王庄,丰台陷于日军之手。
十、绥远抗战
绥远抗战从1936年11月15日开始,到12月19日结束。整个抗战又分为红格尔图战斗、百灵庙战斗和锡拉木楞庙战斗。其中尤以百灵庙战斗影响最大,因而人们通常把绥远抗战称作“百灵庙战役”或“百灵庙大捷”。
傅作义的35军
1936年11月20-24日,绥远省主席兼35军军长傅作义将军采用奇袭制胜、先发制人的方法,向百灵庙发起全面进攻。激战至24日上午,晋绥军将敌军歼灭大半。日本特务机关长盛岛角芳、顾问烟谷草以及伪蒙第7师师长穆克登宝最后狼狈逃窜,晋绥军胜利收复百灵庙,此为“百灵庙大捷”。
百灵庙大捷是中国军队在1933年长城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军事胜利。
评论